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经济运行呈现出强劲的稳定性和活力。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国家繁荣、改善民生福祉的强大动力。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不断加大的复杂形势,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压力,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从宏观来看,前三季度GDP增长同比增长5.2%。区域协调加强,创新活力加快。国民经济“稳”的基础已经巩固,“进”的动力越来越充沛。从微观看,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4.0%……在宏观政策保障下,全国生产供给平稳增长,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劳动力价格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组组不断涌现、充满信心的数据,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经济的坚实基础已经更加牢固,进步力量正在聚集,积极因素正在显现。持续上升,体现了中国经济强劲的稳定性和活力。
“三季报”增长5.2%,是政策支持、拉动消费的良好循环。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大“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力度,各地也相继因地制宜制定出台惠民生、促消费、办好服务、保价格的新规,用“真金白银”帮助释放居民消费需求。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国汽车交易申请数量突破830万份,相当于3万多份每天都有人申请新车……增长数据的背后是政策利好的扩大和居民信心的持续增强。也推动经济实现质量有效提升和数量合理增长。更重要的是,以“五一”、国庆为代表的“假日经济”持续火爆,交通物流“提速”,旅游市场“跟风”,餐饮消费“爆发”。新兴的人气、热闹的人群、繁忙的交通的精彩画面共同推动了我国运营的不断提升,市场也充满了发展的期待。
《三季报》增长5.2%,是行业变革和结构优化的双向驱动。培育和建设新生产力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一环。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细看“三季报”卡报告,从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我国“创新供应链”不断凸显,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产业规模看,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上述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5.9%和16.7% 指定规模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约1.7个百分点。在绿色发展方面,传统企业正在变革升级。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为代表的“三新”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电池等加速“出马”,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质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的数据充分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创新”和“质量”,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GDP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GDP增长注入新活力。
《三季报》增长5.2%,是扩大开放、共享机遇的协同发力。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标志。作为一个超过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今年以来,为克服全球贸易战、关税战等不利因素,我国坚持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求共赢。发展,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机遇和发展红利,将持续倒逼贸易额再创新高、季度趋势红利。据统计,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336078亿元,同比增长4.0%;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6%,占出口总额的60.5%;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8.1%、22.4%和15.2%; “三新产品”、铁路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一批租赁产品数量和数据增长的背后,是我国积极推动经贸合作、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积极打造“朋友圈”,积极行动“稳”外贸应对外部挑战。这表明了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继续开放合作的决心,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经济韧性很强、潜力巨大、充满活力”。
《三季报》向好,我们对质量进步充满信心。 “十四五”规划已经完成。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优异表现不仅是短期政策效应的释放,更是长期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的叠加。当前,如果我们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坚定发展信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有效推动政策落实,一定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向好势头,增添动力。坚定信心,打赢全年经济“满堂红”,打赢“十四五”决战,共同开创我国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新局面。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云平(十堰“红笔”网评组)
编辑:杨红雷